病证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风赤疮疾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二:“由脾脏风热蕴结,两睑似朱涂而生疮,黑睛端然无染,不治便生翳膜。”一般可见眼睑或睑缘红赤起疮及溃烂,痛痒并作。治以祛风清热为主。痒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牡蒿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脉名。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足少阳胆经,见该条。
自汗证之一。《证治汇补·汗病章》:“脾虚自汗,倦怠少食。”《医宗必读·汗》:“脾虚者壮其中气,补中益气汤、四君子汤。”参见自汗条。
【介绍】:见郭坦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朝鲜·康命吉撰。8卷。刊于1799年。参阅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及历代方书二十余种,删繁取要,间附己见,分类编成。卷1~7分述临床各科多种病证,首脉法、次证治;卷8药性歌,辑录《万病回春》、《
病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为阳漏之别称。详该条。
出明·徐春甫《痘疹泄秘》。即痘疮夹痧。详该条。
出《濒湖集简方》。为无患子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芦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