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诗词百科>唐传奇

唐传奇

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通称。因其多传述奇闻异事,故称之。“传奇”一词肇始于元稹小说《莺莺传》的原始篇名。晚唐裴铏又将自己的短篇小说集命名为《传奇》。但传奇正式作为唐人小说的通名,是宋代之后的事。

唐代以前,我国古代小说还处于萌芽状态。那时小说的概念比较模糊、混乱,往往成为传闻异录或历史轶事的总称。它既包括那些神话传说、寓言故事、史传文学,也包括那些“街谈巷语、道听途说”的杂俎琐记或“丛残小语”,以及志怪志人小说。一般说来,故事情节简单,结构粗疏,内容庞杂,题材多以神鬼灵怪为主。明胡应麟说:“凡变异之谈,盛于六朝,然多是传录舛讹,未必尽幻设语,至唐人乃作意好奇,假小说以寄笔端。”(《少室山房笔丛》卷三六)到了唐代,由于传奇的出现,中国小说方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制,具有比较完备的艺术形式和广阔、丰富的社会内容。鲁迅在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中曾说:小说“至唐代而一变,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,然叙述宛转,文辞华艳,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,演进之迹甚明,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。”唐代文人把写作传奇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艺术活动,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。故宋洪迈把它同唐诗相提并论,称为“一代之奇”。

唐传奇的发展,可分为三个阶段。初期为唐初至肃宗时。这是由六朝志怪到唐传奇的过渡时期。这时期的作品,总的面貌是上承六朝志怪的余风,思想平庸,艺术尚未成熟,但在形象、情节、布局、结构、语言等处理方面,都显示出承上启下的痕迹。这时期流传和保存下来的单篇作品有王度的《古镜记》,无名氏的《补江总白猿传》和张鷟的《游仙窟》等。同时还出现了唐代(保存下来的)最早的一部传奇专集,即盛唐牛肃的《纪闻》。中期为代宗大历至敬宗时。这是唐传奇空前繁荣的时期。有许多著名的传奇作者和优秀作品。所作由志怪转向志人,由虚幻世界步入人生社会;多反映当时重大的社会、历史、政治事件,具有较深刻的现实意义。艺术技巧也更趋成熟,想象丰富,构思精巧,情节曲折动人,文辞优美细腻,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较高的美学价值。这时期的单篇佳作有沈既济的《枕中记》,李公佐的《南柯太守传》,元稹的《莺莺传》,白行简的《李娃传》,陈鸿的《长恨歌传》,蒋防的《霍小玉传》,李朝威的《柳毅传》等。传奇专集略有增多,戴孚的《广异记》,牛僧孺的《玄怪录》,薛用弱的《集异记》等较为著名。后期为文宗大和至唐末。这是唐传奇结集、整理时期,也是逐步趋于衰落时期。从题材看,神怪色彩又变得浓重起来,六朝遗风复炽;从内容看,与现实社会日渐疏远。但这时期的作品数量并无减少,传奇“专集”大量出现,是此时期一大特色。如李复言《续玄怪录》,张读宣室志》,裴铏《传奇》,袁郊甘泽谣》,皇甫枚三水小牍》等。反映豪杰侠客的作品骤增是这时期传奇的又一特色。代表作品有《红线传》、《昆仑奴》、《虬髯客传》等。

唐传奇的兴盛既有文学发展的自身原因,也有一定的历史社会原因。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为唐传奇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;先秦两汉以来的史传文学在人物描写、故事情节、结构布局、语言艺术等方面的成功经验,给传奇提供了直接的借鉴;新乐府运动的写实精神和古文运动的文体解放,对正在发展中的传奇创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;唐代的“市民文艺”、民间通俗文艺,特别是“变文”“俗讲”“说话”,对传奇内容和形式也有直接的影响。传奇的发展与当时的风尚和佛道盛行,特别是佛教文学的影响不无关系;密宗的“成就剑法”和“隐身术”,对剑侠小说的发展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。而因果报应、生死轮回等宗教教义亦给唐传奇掺入了杂质。唐传奇的繁荣还有其社会的、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。由科举取士制度而派生的“行卷”“温卷”这一特殊的社会风尚,对传奇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;商业经济和都市的繁荣,给传奇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新的主题思想,使它由谈神说鬼向反映现实社会的健康方向发展。

唐代传奇的代表作品,多产生于中唐。按其题材内容,大致可归纳为爱情、历史、时政、豪侠、神怪五大类。其中爱情类数量最多,思想艺术价值亦高,是唐传奇中最有深度和最具艺术魅力的部分。历史类大都根据本朝历史人物、事件、故事敷演而成,寓讽于史。时政类则面向现实,对当代所发生的政治事件、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和官场的黑暗,或正面,或侧面,或以神怪故事,或以梦幻世界,或以爱情瓜葛加以反映、揭露和讽刺。豪侠类,多产生于晚期,思想倾向比较复杂,充满了矛盾。神怪类,多出现于初期和晚期。总的说来,唐传奇所表现的思想比较复杂,同一篇作品中往往也是民主性精华与封建性糟粕纠缠在一起,需要加以仔细地分辨。

唐传奇的产生,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。在艺术上如人物形象、故事情节、篇章结构、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,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。它将我国小说从六朝志怪与轶事传闻的狭小天地引向反映现实生活,揭露社会矛盾,歌颂进步理想的广阔道路;它提出的反对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,争取爱情婚姻自主等先进思想,成为后来小说、戏剧中反复歌颂的主题;它为后代文学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,提供了丰富的题材。唐传奇也曾越出国界,如《游仙窟》就曾在日本古代读书界风靡一时。

唐代传奇现在保存流传的单篇有数百篇之多,专集四十余部。这些作品,大部分收集在宋初李防等编纂的《太平广记》中,《文苑英华》、《太平御览》、《明抄本说郛》、《顾氏文房小说》、《全唐文》等类书、总集中也保存了一部分。至于明清时代编刻的《说海》、《古今逸史》、《龙威秘书》、《唐人说荟》、《艺苑捃华》等诸多小说集,往往妄制篇目,改题撰人,不足为据。“五四”以后,鲁迅有鉴于此,遂辑成《唐宋传奇集》一书,以匡谬误。嗣后汪辟疆又校录了《唐人小说》一书,选单篇三十,及专集七部之代表作四十五篇,并在各篇之后附录有关材料,可资阅读和研究者参考。新中国成立后,周勋初等编《唐人轶事汇编》多采唐五代传奇小说。此外,点校、注释的唐传奇专集有十余种,研究论文有数百篇,专著有程毅中《唐代小说史话》、李剑国《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》、周绍良《唐传奇笺证》、卞孝萱《唐传奇新探》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汤悦

    【介绍】:殷文圭子,本名殷崇义,入宋后因避讳改为汤悦。字德川,池州青阳(今属安徽)人。仕南唐中主、后主两朝,历枢密使、右仆射、礼部侍郎等,开宝二年(969)拜相,后入宋。有史才、善文,曾为后周世宗所激

  • 昭回

    ①谓星辰光耀回转。李亨《三日书怀因示百僚》:“天文信昭回,皇道颇敷陈。”②指日月星辰。沈佺期《巫山高》:“巫山峰十二,环合隐昭回。”

  • 王梵志

    【介绍】:《桂苑丛谈·史遗》谓其为隋时卫州黎阳(今河南浚县)人,生于王德祖家林檎树上,为王收养,取名梵天,后改梵志。《云溪友议》卷下则谓其“生于西域林木之上,因以梵志为名。”二书语涉怪诞,不足为凭。胡

  • 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

    【介绍】:杜甫《春夜喜雨》诗句。红湿,红花着雨而湿。花重,花着雨而沉重。锦官城,指成都。二句写成都春夜雨后,朝来红花艳丽的美妙景色。俞场曰:“结语写尽题中四字之神。”(《杜诗集评》卷八)

  • 新注唐诗三百首

    清蘅塘退士原编,朱大可注。六卷。上海文化出版社1958年3月出版。该书前有引言,说明唐诗的成就,诗人的数量,历代唐诗选本概况,孙洙编选的情况等等。新注的目的“系供中学生课外阅读与工农兵业余进修之需”。

  • 过东都别乐天二首

    【介绍】:元稹作。大和三年(829),诗人入为尚书左丞,自越州经洛阳,与平生知己白居易相会,临别之际,诗人徘徊不忍离去,吟成此诗以赠。诗中反复诉说他之所以如此依依不舍,是因为他担心以后恐怕再无相逢之机

  • 李颀

    【生卒】:690?—754?【介绍】:郡望赵郡(今河北赵县),长期居住颍阳(今河南登封)东川,故世称“李东川”。开元二十三年(735)进士及第,调新乡(今属河南)县尉,世称“李新乡”。久不迁调,乃归隐

  • 几多

    多少。李商隐《代赠二首》之二:“总把春山扫眉黛,不知供得几多愁。”

  • 赵惠宗

    【生卒】:?~755?【介绍】:峡州宜都(今湖北枝城)人。道士。通晓九天仙箓、三洞秘法。后居郭道山。天宝末归峡州,诵《度人经》自焚而卒。《全唐诗》存诗2首。

  • 花开残菊傍疏篱,叶下衰桐落寒井

    【介绍】:白居易七律《晚秋夜》颔联。残花落叶、疏篱寒井绘出晚秋夜的衰飒,表现了诗人的悲秋情怀和凄凉心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