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谊杂识

经谊杂识

一卷。清末许克勤撰。克勤字勉甫,浙江海宁县人,生卒年不详,曾侨居苏州。勤学深钻,涉猎广泛,曾谓学问当法汉儒,品行当法宋儒,治学严谨务实。此书钩稽细密,对经书疑义,多有是正。如“昏礼不告庙”条,谓“士昏”虽无“告庙”之明文,但《诗经·齐风·南山》:“娶妻如之何?必告父母。”毛传:“必告父母庙。”《仪礼·士昏礼》:“某既受命,将加诸卜。”言“卜”而告庙可知。又《礼记·曲礼》称“斋戒以告鬼神”,则“告鬼神”即“告庙。”《左传·隐公八年》:“郑忽先配而后祖。”杜预注:“礼逆妇必先告庙而后辞。”由以上可知春秋时婚礼应行告庙之礼。但此书也有疏略失当之说。如“齐人伐燕年代”条,仅据《战国策·燕策》就判定伐燕者属齐宣王,而认为《战国策·齐策》将伐燕之事列在“闵王篇”不对。据载,齐宣王与齐闵王皆有伐燕之事,一在《孟子·梁惠王》篇,一在《孟子·公孙丑》篇。故认为伐燕均在齐闵王时不对,而均在齐宣王时也不对。《经谊杂识》有光绪二十一年自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二篇

    (拓本)罗振玉(1866-1940)编次。振玉字式如,又字叔蕴、叔言,其后自号雪堂、永丰乡人、松翁,1866年生於江苏淮安,但不喜以淮安人自居,故其著书恒题“上虞罗振玉”。学术上,在保存内阁大库明清史

  • 刑部比照加减成案续编

    三十二卷。清许梿撰。许梿,见前条。是书为《刑部比照加减成案》的续编,体例一如其旧:卷一至卷五为名例、兵律邮驿,卷六至卷十一为刑律贼盗,卷十二至十八为刑律人命,卷十九至二十二为刑律斗殴,卷二十三至二十六

  • 汉碑隶体举要

    一卷。清蒋和撰。参见《说文字原集注》。是编旨在比较隶书与楷书体制之殊,有加有省有借有讹,未可任意通写。特辑出与楷法不同者八百余字,分四声编次,各举其异体或体,所从所省,本字俗字同字,通用借用,其说多采

  • 蒙古译语

    一卷。不著撰人名氏。其自序说:“言语不通,非译者无以达其志。今详定译语一卷,好事者熟之,则问答之间,随叩随应,而无鲠喉之患。”可见此书是为学习蒙古语会话而编。其书分类编辑十分简略,对音尤是似是而非,似

  • 袁文笺正

    十六卷。《补注》一卷。清袁枚(1716-1798)撰。清石韫玉(1756-1837)笺。袁枚字子才,号简斋,又号随园,晚年自号仓山居士、随园老人。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,清代诗人。乾隆初进士,改庶吉士。

  • 墉城集仙录

    六卷。五代蜀杜光庭(详见《了证歌》)撰。道教中称女性成仙者为元君,或女仙,世人称仙女,以区别对男性关于神仙真人之称谓。杜光庭撰《墉城集仙录》,载述古今女子成仙的事迹,取材于《汉武内传》、《真诰》等道书

  • 学诗堂经解

    二十卷。清李宗棠撰。宗棠字荫伯,安徽颍上县人。此书博引明清之季学者成说,然不标明原作者及出处,似有掠美之嫌。更兼其疏解颇多自相矛盾之处,只间或有可取者。此书有1911年排印本。

  • 历代甲子考

    一卷,清黄宗羲(1610-1695)撰。黄宗羲字太冲,号南雷,学者称梨洲先生,浙江余姚人。黄宗羲从学刘宗周,青年时领导“复社”,反对宦官权贵,几遭杀害。清兵南下,召募义兵抗清,被鲁王任为左副都御史。入

  • 衷圣斋诗文集

    清刘光第(1859-1898)撰。刘光第,字裴村,四川富顺人。光绪九年(1883)进士。官刑部主事,戊戌因陈宝箴荐,与杨锐、谭嗣同、林旭同充军机章京,参与新政,八月太后训政,六人同被诛,史称“戊戌六君

  • 春秋董氏学

    八卷。清康有为(详见《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》撰。作者认为《春秋》一书专为改制而作;《春秋》改制,在义而不在事与文;《春秋》之义,在口说而不在经文;《公羊》家详素王改制之义;《春秋繁露》得孔子立制之本;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