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匮要略论注
二十四卷。清徐彬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徐彬字忠可,嘉兴(今属浙江省)人,清代医学家。曾从师于江西喻昌,颇得师传,深谙张机学说。曾撰有《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》等著。《金匮要略论注》撰成于清康熙十年(1671年)。徐彬将古代著名医学典籍《金匮要略》整理编次为二十四卷(原书分三卷)。每卷列一种病证,在原文之下分列“注曰”、“论曰”,以明要旨。文中有注有论,注释简明,论辨精当,引经析义,见解独到,且颇重实际,故为医家称道。该书有光绪五年(1879)扫叶山房藏版刊本,1937年上海书局据此印行。
二十四卷。清徐彬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徐彬字忠可,嘉兴(今属浙江省)人,清代医学家。曾从师于江西喻昌,颇得师传,深谙张机学说。曾撰有《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》等著。《金匮要略论注》撰成于清康熙十年(1671年)。徐彬将古代著名医学典籍《金匮要略》整理编次为二十四卷(原书分三卷)。每卷列一种病证,在原文之下分列“注曰”、“论曰”,以明要旨。文中有注有论,注释简明,论辨精当,引经析义,见解独到,且颇重实际,故为医家称道。该书有光绪五年(1879)扫叶山房藏版刊本,1937年上海书局据此印行。
二十四卷,清张凤孙纂修。张凤孙,华亭(上海松江县)人,曾任邵武府知府。邵武府志传本仅有明万历韩国藩志和清康熙九年汪丽日志。其余皆散失无存。张凤孙任知府后,以韩志多讹谬而汪志则过简,又设局重修,于乾隆三
十六卷。清李宗棠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宗堂安徽颍州人,官至山西候补道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李宗棠受安徽抚臣之命赴日考察教育,《考察日本学校记》即为此次考察之结果。书前有李氏自序,云近三十年日本屹然独
十二卷。清张作砺修,张凤羽纂。张作砺字石斋,河北人,文林郎,顺治十七年(1660)任招远县知县。张凤羽,邑人。招远县原为掖县属罗峰镇,始于金天会二年析地置招远县,属定海军,后属莱州,明洪武初开登州为府
十五卷。《诗余》一卷。清许宗衡(1811-1869)撰。许宗衡字海秋,号我园,江苏上元人。道光十二年(1832)补博士弟子员。十四年(1834)举人。咸丰二年(1852)进士,选庶吉士,改官中书。八年
二卷。元周德清撰。周德清字挺斋,高安(今属江西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本书成于泰定元年(1324),原本不分卷帙;所说二卷,是清乾隆间编定《四库全书》时,按书中中原音韵起例以下列诸部字数、正语作词起例下列
二十卷。元阴时夫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其弟阴中夫注。此为旧刻本所题。但据黄虞稷《千倾堂书目》载:阴时夫名阴幼遇或作阴时遇,字时夫。奉新(今属江西浔阳)人。数世同居。登宋宝祐九经科,入元不仕。其兄中夫,名阴
莱泾居士填词。莱泾居士,生平不详。此剧本前题有“莱泾居士填词”“蒋山蕉者评点”字样。考王国维《曲录》载邱园作《一合相》本,明沈自晋《南词新谱》所录征引曲目《清笠阁渔翁评曲目》,都有沈君谟作《一合相》;
二十卷。北宋蔡卞撰。蔡卞(约1048-约1117)字元度,兴化仙游(今福建仙游县)人。蔡京弟,王安石婿。熙宁三年(1070年)进士,官至观文殿学士。卒赠太傅,谥文正。《毛诗名物解》有《释天》二卷,《释
见《商子》。
一卷。〔美〕方法敛(Frank H.chalfant)摹,白瑞华(Roswell S.Britton)校。线装,一册。方法敛,美国人,曾与英人库寿龄同为山东潍县牧师。当殷墟甲骨初出土时,他们二人合购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