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此乃胃家之邪热发泄所致。痧透则呕自止。若痧隐而不透,呕甚吐者,治宜以透邪、解毒、清热、止呕之剂。参见疫喉条。
药物学著作。8卷。清·汪昂撰。刊于1694年。本书取材以《本草纲目》和《神农本草经疏》二书为主,作者予以编选而成。内容首载药性总义,次将药物分为草、木、果、谷菜、金石水土、禽兽、鳞介鱼虫及人等八部,共
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即颏痈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皮肤慢性溃疡之一。见《医门补要》卷上。多由素体虚弱或病后脾虚,湿邪浸淫所致。患处皮破肉烂,色黑形陷,滋水淋漓,不易生肌,顽固难愈。治宜健脾渗湿为主。内服除湿胃苓汤。外搽生肌散。
【介绍】:见戴启宗条。
【介绍】:见朱丹山条。
见《陕西中药志》。为洋金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为木瓜之处方用名,详木瓜条。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为槐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梅氏验方新编》第七集。即结毒溃烂的更严重者。详杨梅疮条。